贻范古今公仪休
2019-01-08 08:12 来源: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

公仪休,别名公仪子,春秋时期鲁国人,因才华出众、品行高尚而被封为博士,官至国相。公仪休的事迹散见于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《初潭集·廉勤相》等史书中,三部史书关于他的记载一共只有短短的306字,却勾画出了一个闪耀着人格光芒的君子形象。太史公司马迁评价曰:“奉法循理,不伐功矜能。无所变更,则百官自正。”

拔葵去织,所谓食禄者不与民争利。在公仪休相国期间,极力推崇“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”的朴素经济思想,并身体力行一以贯之。公仪休发现自家院子里种的蔬菜很美味,就让下人把院子里的冬葵全部拔掉;发现妻子织的布非常好,就把妻子赶回了娘家,并烧毁了织布机。他陈述了这样做的理由——不能让菜农和织女无处售卖他们的货品。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人民赖以生存的能力有限,劳苦大众只能靠卖菜和织布等基本技艺养家糊口,如果靠俸禄供养的官员们也自给自足了,就切断了民众的经济来源,动摇了底层的生存根本,必将埋下动乱的祸根。在他的影响下,鲁国的官员们形成了“不能以官职之便谋私利”的共识。

相鲁嗜鱼,即是受大者不贪取小财。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有云:“大风有隧,贪人败类。”正所谓贪婪之人当权从政,必将遗害同类,危及国家和民族。公仪休作为一国之相,逢迎谄媚者多之,不管是不是想从其身上捞到现实的好处,按照传统的官场文化,搭上关系总是没有坏处的。所以在知道公仪休有吃鱼的爱好时,各路人马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投其所好,所以就有了“一国争取买鱼而献之”的情景。但公仪休头脑是非常清醒的,正所谓“吃人的嘴软、拿人的手短”,今天接受了别人的馈赠,他日别人有求时就不能理直气壮的回绝,贪于赃枉于法。他说:“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;明于人之为己者,不如己之自为也。”

地位越高的人,榜样的力量就越大。公仪休以一位国相的素质和修养,带动了鲁国官场的清正和廉洁,其不与民争利的思想,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。即使到了今天,他的思想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借鉴意义。(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 姜琳)

责任编辑:   李先铎